轉眼之間,又是新年。2015年,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經濟新常態下,在通往夢想的道路上,四川金融機構將如何撥散迷霧?又應以怎樣的姿態追夢前行?
  尋找機遇的智慧
  傳統金融機構至少面臨7大挑戰,可以重點拓展中小微企業的信貸服務等5個領域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進入“三期疊加”的周期——經濟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逐漸告別以高增長、高投資、高出口、高污染與高能耗為特征的“舊常態”。對與風險相伴的金融業而言,“三期疊加”的背景下,新常態對金融領域的影響比實體領域更為強烈、更為複雜。
  “傳統金融機構如果繼續墨守成規、故步自封,滿足於過去所習慣的經營模式和經營理念,恐怕,很快就會有一些機構被時代所淘汰。”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張承惠坦言。
  挑戰至少來自7個方面——
  第一,經濟增速放緩,而長期以來金融業務都是在高速增長的態勢下開展的;第二,工業增速下降,民間投資比重上升;第三,隨著產業結構的轉變,中國經濟已告別了工業為主體、製造業率先發展的時代,開始進入服務業主導的新時代,習慣於為製造業服務的金融機構也將發生轉變;第四,相對寬鬆的貨幣政策進入穩健的新常態,對於習慣了15%以上增速的金融機構來說是個新挑戰;第五,隨著利率市場化、匯率市場化的推進,金融機構特別是銀行的利差存在著逐步縮小的趨勢;第六,互聯網金融等“類金融機構”,在新常態下成為了銀行的競爭者;最後,人口的老齡化也將給金融業帶來不小的挑戰。
  不過,挑戰之下,往往也蘊藏機遇。“銀行業可能是需要最快創新轉型的行業。”張承惠分析。5個領域的拓展空間令各方期待:中小微企業的信貸服務、消費信貸、跨國投資、人民幣國際化所帶來的跨境支付業務、城鎮化基礎設施投資信貸。此外,互聯網正從理財、支付、P2P貸款、眾籌等領域進軍金融,若銀行機構在上述領域積澱的基礎上,與互聯網企業聯手創新、互補長短,或將打開一片廣闊天地。
  從證券業來看,未來的發展機遇首先是資產證券化,資產證券化可以從場內、場外兩個角度進行。此外,還有金融衍生品,既能擴展金融市場的廣度、深度和彈性,也有利於實體經濟的風險管理與防範。對券商來說,資本中介業務和資管業務崛起,其轉型創新將進一步加速,互聯網金融也將成為券商搭建綜合金融服務平臺、開拓其他子業務的利器。
  保險業在新常態下同樣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農業保險前景看好,同時,與老齡化社會相適應的健康保險、養老保險,以及與中小微企業發展密切相關的信用保險、責任保險等,也都將在新的一年迎來春天。而隨著中資機構走出去,未來海外保險會得到大力發展。
  改革創新的智慧
  隨著互聯網和金融不斷融合,互聯網思維、互聯網技術可以助推金融轉型
  1月4日,國內首家開業的互聯網民營銀行微眾銀行放出了第一筆貸款:貨車司機徐軍足不出戶,就獲得了3.5萬元的貸款。相比傳統銀行,微眾銀行沒有櫃臺、無需抵押,而是“以信用作擔保,用數據防風險”。
  “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使金融變得更加‘智慧’。”天弘基金副總經理張磊認為,“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隨著互聯網對多個產業的升級改變,尤其是互聯網和金融之間互相融合,互聯網思維、互聯網技術可以助推金融轉型。”
  “互聯網使金融降低了成本,革命性的創新改變了原來的技術,還可以引導資金到中小微企業里去。”張磊特別以阿裡小貸為例進行了闡述,“電子商務帶來數以千萬計的網商,數以億計的消費者,數以萬億(元)計的交易額,商流、物流、資金流,形成了海量、實時的全樣本大數據。通過對這些數據分析,建立模型,能夠改變傳統的企業徵信、授信技術和方法。”
  僅2014年的天貓“雙11”,四川消費者買入586.9萬單,在川的阿裡巴巴電商賣家則賣出155.4萬單。一買一賣之間,是巨額的資金流轉,其中的“含金量”不言而喻。為合力“掘金”,中國銀行、民生銀行、中國平安等傳統金融機構早前均與阿裡巴巴等電商巨頭展開了戰略合作,越來越多的創新產品則在互聯網與金融業的智慧碰撞中不斷產生。
  事實證明,互聯網金融不僅倒逼傳統金融改革,更要與傳統金融“融為一體”,開展同業合作,共同實現“普惠金融”,才能為普通大眾、廣大企業提供更好的金融創新服務。
  隨著利率市場化、匯率自由化、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多主體金融市場開放、地方債務與土地財政融資體系改革以及存款保險制度等漸行漸近,監管部門相關負責人建議,未來,在川機構金融戰略須堅持改革發展導向,在去桿杠、去泡沫和回歸實體經濟過程中保持自身健康發展,“在逐夢之途中,改革創新仍將是2015年最動人心魄的時代強音。”□本報記者 盧薇
  (原標題:“三期疊加” 2015四川金融業如何智慧前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q76tqjgu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